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也是我们现代人心中的偶像,能文能武,文能吟诗,武能耍剑,好不潇洒。
李白在《将进酒》中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谓是现在所有人的梦想,比“挣他一个亿”这个小目标还要高远。然而,这样的李白也会在暮年(六十出头)之时,遭遇到无钱可用的窘境,最后不得已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纵观李白的晚年,之所以会遭遇到如此情况,全因为一件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搅得天下一片混乱,李白也带着妻子到处避难。安史之乱第三年,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李白为宋若思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公元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三年多)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当时李白可是归心似箭,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在接下来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里,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公元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依旧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可以看出,因为安史之乱,李白失去了太多太多的朋友,缺少了很多“朋友”,包括李白从流时担任华州司功参军的杜甫,回到江夏后,身边一起吟诗作对的朋友,也都是被谪贬之人。
可悲可叹,一代“诗仙”,因为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其中的人情冷暖,或许只有李白自己才明白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