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汉铁路的株洲火车站
与此同时,株洲又建起了3个火车站。除株萍铁路的株洲火车站(后改为南站,抗战后称西站)外,1911年1月,随粤汉铁路长株段建成了第二个火车站,称粤汉铁路株洲北站,站址位于现株洲站南头。1936年,改称株洲车站。1937年9月,株萍铁路并入浙赣铁路,新建株洲火车总站,站址在现株洲站的背面处南岳岭下,亦称株洲北站。另外,在株洲总站以东约2公里处建株洲东站。1949年9月,株洲4个车站合并,统称为株洲车站。
不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株洲4个车站设备简陋,规模较小。如粤汉铁路株洲车站建站38年,亦只有5股铁道,站房面积100多平方米,候车室只能容纳100余人。1948年时,日均接发列车15对,旅客到发日均200人左右,装卸车日均不到20辆。
1959年的株洲火车站站台
与郑州并称“北郑南株”
新中国成立后,株洲铁路焕发出新的生机。1975年1月,湘黔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该线在株洲与东来的浙赣铁路(2006年12月,沪杭、浙赣、湘黔、贵昆四条铁路合并为沪昆铁路)相接,并与从北向南的京广铁路交汇。由此,株洲构成了南方重要的铁路十字枢纽。
改建前的株洲火车站站台
为满足株洲铁路客货运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国家对株洲车站的行车及客、货运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其中,从1975年到1985年,在原址分两期工程扩建车站。从此,一座设计新颖、宏伟、壮观、装饰典雅、设备齐全,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型客站就屹立在了株洲市区中心。到1990年底止,株洲车站客运设施有房屋1.6万多平方米,为1949年的60倍。其南北货场及新货场总面积12.8万多平方米,有货物装卸线14条。随之,株洲站成为当时全国52个大客运站场之一,也是当时中南地区最大的中转枢纽站,为中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等站之一,曾与郑州并称“北郑南株”。
上世纪80年代的株洲火车站
进入新世纪以来,株洲火车站迎来新的发展。2015年4月,湘潭站划归株洲站管理。2016年12月,株洲站接管长株潭城际铁路11个站点。与此同时,该站的各项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和完备,已成为一个客货运服务功能齐全的客货运特等车站,每天接发列车达700多列,日均发送旅客23000余人,年均发到、中转行包100多万件。
然而,穿越几十年的风雨,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株洲火车站现有站房,显然落伍了,在全国铁路的发展中滞后了。最突出的就是:布局不合理,区域标准低,功能落后,设施陈旧,广场用地狭窄。因此,致使周边交通拥堵严重,成为了京广线上最落后的特等站。
改建前的株洲火车站站房
对此,地方和铁路部门高度重视,广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株洲市人民政府经过协商,决定双方共同出资对株洲火车站进行改扩建,以适应中国铁路的发展和株洲城市发展的需要。该工程项目于2019年10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三年多的施工,在2022年12月30日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新建成的株洲火车站,由东站房、西站房、高架候车室组成,拆除了老站房,新建站房面积45000平方米,设置了普速和城际两个站场,与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中心站合二为一。根据改扩建方案,新车站最高聚集人数设计为5500人,为大型旅客车站。
如今,一座与株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已经雄卧在株洲大地上。特别是西站房与东站房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壮观景象,成为了株洲的一道靓丽风景。株洲火车站,这颗京广线和沪昆线交汇点上的明珠闪耀着更加动人的光彩。
从1905年到现在,株洲火车站已在株洲大地上穿越了118年的时光,它汇聚起一条条铁路,与后来修建的株洲北站、株洲西站一起,源源不断地拉来工厂、项目、物质和人员,不断带动了株洲这个城市的发展。株洲这个原来只有7000多人的小镇,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可以说,株洲因铁路而建城更因铁路而飞速发展,无疑铁路成就了株洲的光荣与梦想。
新建东站房
新建西站房
如今,一座与株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已经雄卧在株洲大地上。特别是西站房与东站房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壮观景象,成为了株洲的一道靓丽风景。株洲火车站,这颗京广线和沪昆线交汇点上的明珠闪耀着更加动人的光彩。
从1905年到现在,株洲火车站已在株洲大地上穿越了118年的时光,它汇聚起一条条铁路,与后来修建的株洲北站、株洲西站一起,源源不断地拉来工厂、项目、物质和人员,不断带动了株洲这个城市的发展。株洲这个原来只有7000多人的小镇,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可以说,株洲因铁路而建城更因铁路而飞速发展,无疑铁路成就了株洲的光荣与梦想。
(注:此文资料参考于《湖南省志》、《株洲市志》、《衡阳铁路分局志》和有关铁路报道,并经株洲火车站党办审阅。)
+
与自然时序同呼吸
文字|苏东文
图片|刘晓然
微信编辑|毛思怡(实习生)
往∣期∣回∣顾
时序丨芒种,这般颜色作将来
当年,我没赶上高考……
这座中学图书馆有多美?藏在山林,获得国际大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