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剧变的阶段,也是亲子关系最易陷入“冰点”的时期。面对孩子的叛逆、沉默或对抗,许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医师纪烈琴,凭借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7个实用技巧,帮助家长重建与青春期孩子的信任桥梁,让亲子关系从“冷战”走向“无话不谈”。
一、放下“家长架子”,做孩子的朋友
青春期孩子渴望独立与尊重,家长的“说教式”沟通往往适得其反。纪医生建议,家长应主动放下权威姿态,用平等的视角与孩子对话。例如,当孩子沉迷手机时,与其指责“你怎么又玩”,不如说“我们一起出去散步吧”。通过共同活动创造交流机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而非被控制。
二、学会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
倾听是沟通的基石。纪医生强调,家长需放下手机、停止打断,用眼神和点头回应孩子的分享。即使观点不同,也要避免立即评判,而是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孩子表达内心想法。例如,孩子抱怨学习压力大时,可问“你觉得哪些科目最难?需要妈妈/爸爸怎么帮你?”
三、控制情绪,避免“火上浇油”
当孩子犯错或顶嘴时,家长容易情绪失控。纪医生引用阿尔伯特·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指出情绪源于对事件的看法,而非事件本身。她建议家长深呼吸,用“我感到……因为……”的句式表达感受,如“我感到担心,因为你晚归让我很不安”。
四、共同参与,创造专属亲子时光
纪医生发现,共同经历能快速拉近亲子距离。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尝试新事物,如学习烘焙、骑行或观看纪录片。重庆一位母亲通过陪女儿追星、参加偶像演唱会,意外打开了女儿的心扉,母女关系从“零交流”变为无话不谈。
五、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期,家长需学会“退一步”。纪医生建议,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自主决策,如选择兴趣班、安排周末计划。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提供指导而非直接干预,例如问“你觉得接下来该怎么做?需要哪些帮助?”
六、共同制定规则,培养责任感
规则需由双方共同协商,而非家长单方面制定。纪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父亲与沉迷游戏的孩子约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可玩1小时游戏”,并设立“游戏基金”鼓励孩子通过家务赚取额外时间。这种参与感让孩子更愿意遵守规则,也增强了责任感。
七、及时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青春期的孩子对评价极为敏感,纪医生强调“表扬要具体”。例如,不说“你真棒”,而是说“你今天主动整理书桌,说明你很有条理”。家长还可记录孩子的“进步日记”,定期回顾成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专业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纪烈琴医生提醒,若亲子关系长期僵化,家长应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她所在的重庆天佑儿童医院提供家庭心理咨询、亲子沙盘游戏等服务,通过专业干预帮助家庭打破沟通壁垒。
青春期亲子关系的重建,需要家长放下“完美父母”的执念,用耐心与智慧陪伴孩子成长。正如纪医生所说:“没有天生叛逆的孩子,只有不会沟通的父母。”愿每个家庭都能在爱与理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冰”之道。
[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